白马咖啡馆的故事跨越近一个世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出炉,为躲避纳粹迫害,大量犹太难民不得不逃离家园,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上海避难。
1939年,奥地利犹太面包师鲁道夫・莫斯伯格盘下了长阳路上的一座小楼,以家乡风靡的轻歌剧《白马旅店》为名,创办了白马咖啡馆。

他们按照典型的风格进行设计装修,店内有咖啡、鲜花、音乐、雕塑、油画等,鲁道夫的太太罗莎当大厨,女儿赫塔和一些亲友当招待,咖啡馆每天从中午开始营业,一直到子夜或等最后一位客人离开才关门。
他们把对故土的思念与对生活的希望都装进了这座充满维也纳风情的空间里
当年白马咖啡馆的老照片在那个年代白马咖啡馆很快成了在沪犹太人的精神家园成为了难民之间信息交流抱团取暖的“心灵绿洲”
战后,鲁道夫一家移居澳大利亚,咖啡馆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2015年,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白马咖啡馆按1:1比例在长阳路67号复建,保留原建筑构件与历史痕迹,让这段记忆得以延续。
如今在咖啡馆门前的花园里有一座名为“风雨同舟”的雕塑记录着这样一个场景:大雨中,一个犹太小女孩迷路了,她抱着玩具,淋着雨,在一排排石库门前寻找自己的家。
忽然间,头顶的雨停了,她抬头发现,是一位善良的中国阿姨正为她挡雨……
今年9月初经过精心修缮的白马咖啡馆焕新归来从建筑外观、内部陈设到家具、灯具等物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都最大程度还原了奥地利维也纳风格从老建筑中拆下的部分门、窗楼梯扶手等构件得以保留此次进行了移装重新呈现在大家眼前

一进门小侬就被墙上的老照片吸引了尤其显眼的是其中还有2张当年的结婚证书
原来在1939-1946年间有大约366对犹太人在上海结婚他们的婚书也融合了中西特色以“百年好合”“比翼双飞”等图样装饰书写的却是德文与中文双语展出的这两份婚书正是这段特殊历史中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
▲结婚人:Ludwig SchaeferSilva Hirseh结婚登记时间:1941年6月30日
▲结婚人:Heinz Bernhard FrankensteinIngeborg Frankenstein Kaufmann结婚时间:1946年9月22日走进咖啡馆一楼一道彩色玻璃隔断令人眼前一亮
壁炉、、灯具都充满了复古的味道
这里不仅提供咖啡、西点甚至还能点牛排还提供丰富的地中海风味美食
二楼有漂亮的景观位吊灯、桌椅等陈设都融合了复古与现代的美感
二楼还有极具特色的圆形阳台推窗见绿、阳光灿烂
俯瞰一楼的室外花园真是太美了

重新开业的白马咖啡馆,由上海长远文化集团和沪上知名实体书店大隐书局联合运营。
如今在这里,不仅能品味咖啡、美食,有音乐、书籍、文创作伴,今后这里还将持续举办各类国际文化交流、市民文化体验活动,成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

喝完这杯有故事的咖啡附近还有不少地方可以走走看看咖啡馆旁边的一片花园绿地地方不大却打理得非常精致
这里以英式花园为设计基调重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庭院风格
一街之隔还有犹太难民纪念馆下海庙北外滩来福士商场步行15分钟可达北外滩滨江

这里交通也超级方便地铁12号线提篮桥站出站就到了有空不妨来打卡吧~
白马咖啡馆
地址:虹口区长阳路67号(地铁12号线提篮桥站1号口出)
营业时间:10:00-22:00
【侬好上海·周晨昕采访报道】
侬好上海(ID:helloshanghai2013)原创,部分素材来源:@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上海和平书院、@澎湃新闻。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